您有過馬路走不快、毛巾擰不乾、罐頭蓋打不開、樓梯爬不動等症狀嗎?這些症狀並非失能,但已影響您的生活品質,很可能是已經罹患了「肌少症」。
台灣銀髮族,每十人就有一人罹患肌少症。肌少症從2015年被定義為疾病,國人大約有近三十萬人,尤其以65歲以上盛行率達7~10%,與失智人口相當。
何謂「肌少症」
目前自我篩選方法有四種
若上述有任何一項呈現異常,表示身體發出警訊,建議正確就醫。
如何延緩肌少症
人體的「肌肉量」在75歲前還有機會增加,75歲以上「肌力」仍然可以訓練變強。所以面對肌少症不能放棄,可以從飲食及運動來幫助。
飲食:除了均衡飲食,肌少症的長者,蛋白質一定要足夠,例如:魚、豆、蛋、肉、奶等。每日每公斤體重可吃1.0~1.2克(例如:70公斤吃70~84克),有腎臟病者,請參考醫師建議。
運動:每天至少日曬三十分鐘,即可獲得足夠的維生素D。
除了走路或跑步之外,一定要配合抗阻運動,例如:手握水瓶、啞鈴運動、使用彈力帶等。
肌少症「可預防」
肌少症是增加跌倒頻率、失能,甚至死亡的風險,但是若從日常飲食及運動改變,肌少症相對是比較單純的疾病。它並不可怕,可怕的是您不理它!
雲林大眾中醫診所 姚明昇院長 親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