痛,國人一年吞下九億顆止痛藥!

    2018年5月17日,食藥署公佈台人2016年健保開立的止痛藥高達九億顆。但並未包含民眾自行購買的普拿疼及各種止痛藥。若涵蓋這些難以統計的「黑數」恐怕必須乘以倍數以上。

    2018年3月13日健保署公佈,106年全台看病王是一位屏東地區25歲女性,因神經壓迫疾病導致頭痛,去年就醫高達435次之多。該女因頭痛陸續開刀20多次仍未解決,目前只能靠打止痛針度日,因頭痛不癒又造成罹患重度憂鬱症。

    去年高診次的三大就醫疾病有下背及肌肉軟組織痛第一、眩暈居次、過敏位列第三。

    西醫對疼痛症狀,一貫採取止痛策略,痛就止痛,藥物無效即開刀。藥物選擇相當多元,以一般止痛藥如阿斯匹靈、普拿疼….、類固醇、抗憂鬱劑、抗癲癇藥,甚至最後使用有成癮性的麻醉劑。病人須有長期抗戰或終身用藥的準備。

    中醫治疼痛的方式是根治不控制。中醫治痛慢在起步,贏在終點,怎麼說呢?

    各位好友應記得中國歷史上最有名的治水聖人大禹,禹的父親鯀,也是治水專家。但鯀採取「障水法」,也就是岸邊設河堤,但水越淹越高,歷時九年不僅未平洪患,反而洪水更加氾濫,舜帝最後處死鯀在羽山。

    大禹治水則用疏導之法,花了十年功夫鑿山開渠,疏通河道,最終獲得成功。

    西醫治痛一如鯀之治水,中醫治疼如禹之疏導。所以「通則不痛」是中醫治痛的最高原則。

    說的細一點的中醫除了活血的「通」之外,更需輔助補氣血,溫通經絡,行氣理氣,甚至對年長者更應著重補養強健體質,最後很重要的是「引經藥」的選擇,人體經絡上下左右,內外前後用藥各有不同。

    如此面面俱到,整體的醫療才能根除病源核心。

    我不忍苛責西方醫學,因為中西兩大醫學起源本就不同。急者治標西醫為先,後者治本中醫為主。這是我認為兩者的最佳角色。

    在此可以非常肯定的說任何「慢性疼痛」,沒有中醫很難根治。

    臨床上,不論是頑固的偏頭痛,頸肩腰背痛,關節痛,甚至被西醫認定不開刀不會好的頸椎壓迫神經、坐骨神經痛….等,在中醫的療法皆可完全治癒。

    台灣的健保體系,如果懂得發揚中醫的療法,開放中醫師使用傳統水煮藥,很多的疑難雜症皆能根除,這才是填補健保藥價黑洞的唯一方法。

 

雲林大眾中醫診所 姚明昇院長 親撰

  • 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