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棗即一般俗稱的紅棗,為一般民眾對中藥使用率僅次生薑的材料。
古代將大棗又稱為「糧食樹」,因歷代鬧肌荒時民眾會以大棗充饑故名。在《戰國策》中云:「蘇秦說燕文侯曰:北有秦栗之利,民雖不由田作,秦栗之實,足食於民。」《韓非子》中也說:「秦餓,應侯謂王日,五苑之棗栗,請發與之。」這些皆說明大棗為解救人民飢饉之食糧。
※大棗「百益紅」美譽
南北朝《名醫別錄》中記錄大棗藥性:「補中益氣、堅志強力、久服不餓。」明朝《本草匯言》更具體指出:「大棗甘潤膏凝,善補陰陽、氣血、津液、脈絡、筋俞、骨髓,一切虛損無不宜之。」在營養成份中,大棗的維他命C,為同等重量蘋果、桃子的一百倍,維生素P更是百果之冠。美國臨床試驗虛弱者服用大棗,比單純吃維生素者,健康恢復快三倍。所以大棗古有「百益紅」今稱「天然維生素」是有所本的。
※大棗的常用吃法:
1.直接食用,建議日吃12顆以內即可。好東西貴在長期平均攝取。
2.薑棗茶:切三片生薑,取3~5顆大棗(捏破)煮或熱水沖泡皆可。
3.大棗粥:煮粥時加入大棗,依粥量加入適量大棗(6~12顆),不僅粥有香甜味,更增加食
慾,尤其補益身體,一舉數得,亦可加薑些許。
※選購大棗應注意事項:
1.請務必選擇無農藥殘留者。
2.顏色鮮紅者,注意有無硫礦味。
3.聞之應有天然香氣,氣味若不對勿買。
4.以色紅、肉厚、飽滿、核小,味甜氣香者為佳品。
※慎用大棗者:
1.腹滿脹、消化不良者勿單獨食用,可加生薑。
2.急性腸胃炎或感冒初期勿單味食用。有醫生配方者無妨。
3.糖尿病者勿大量食用。
4.蛀牙者,食用後應漱口。
※最後叮嚀
大棗若煮或沖泡應捏破,否則有效成份不易釋出,據研究將少了七成。大棗養生以長期適量才能體驗其真正療效,短時間是不會有反應的。
雲林大眾中醫診所 姚明昇院長 親撰